中立外交关系降级释放四点信号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郭媛丹 曹思琪 徐可越二一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宣布将中国与立陶宛之间的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多位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表示,此次罕见而严厉的行动就是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强硬态度,不要试图在台湾难题上挑衅中国的底线。如果立陶宛在台湾难题上仍旧固执己见,不排除存在断交的可能性。
一一月一八日,立陶宛不顾中方严正抗议和反复交涉,允许台湾当局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外交部声明表示,此举公然在国际上制造“一中一台”,背弃立方在两国建交公报中所作政治承诺,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严正抗议,决定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
外交部强调,全球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一个中国规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中国同立陶宛进步双边关系的政治基础。鉴于中立赖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政治基础遭到立方破坏,中国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主权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不得不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立陶宛政府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今年以来,立陶宛对华恶意动作不断。五月,立陶宛宣布退出中国—中东欧民族合作,并试图拉欧盟其他民族一同退出。七月二零日,台湾宣布在立陶宛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八月一零日,中国决定召回中国驻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陶宛政府召回驻中国大使。随着立陶宛在台湾难题上对华挑衅越来越严重,中国反制措施也逐步升级。
将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意味着两国外交关系发生倒退,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上个世纪八零年代,因荷兰政府批准荷兰公司向台湾出售潜艇,中国立即召回了驻荷兰的大使。一九八一年五月,中荷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直至一九八四年二月一日,两国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
释放出四点信号
将和立陶宛的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是罕见的,此举释放出哪些信号?多位专家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中方此次罕见的强硬,释放出四点信号,只有向立陶宛这样挑衅的民族做出强硬的、对等的回应,中方的态度才能被国际社会所认识
中国国际难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分析称,开头来说说明从八月份中国召回驻立陶宛大使至今,立陶宛方面并没有改正错误,仍旧固执己见,在台湾难题上公开挑战中国的行为是罕见的。因此中方只能采取更严厉的外交措施。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作奎也认为,立陶宛靠着背后美欧等西方民族的支持,试图以小搏大,挑战中国的红线底线,行径恶劣,中国才会采取将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的罕见动作。
接下来要讲,崔洪建表示,此举明确了中方的鲜明态度,即在涉台难题上立陶宛不能有侥幸心理,不能打马虎眼,不要拿台湾难题做文章。中国人民大学当代政党研究平台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称,这次断然降级,是外交上罕见而严厉的威慑,就是让立陶宛感到疼。
第三,“这次的降级对于包括捷克、匈牙利和波兰等欧洲小国在内的势力也一个震慑”,王义桅表示,“警告他们不要试图在台湾等规则难题上挑衅中国。”崔洪建也表示,不能让立陶宛的行为对其他少数民族和政客构成示范效应,要防止这样的事务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扩散。
第四,崔洪建认为,从最初召回大使到断然降级,这体现了中方有理有据有节的态度,召回大使是给了对方一个冷静期、反思期和纠错期。但立陶宛依旧毫不悔改,因此有了降级。未来如果立陶宛方面仍旧固执己见,不排除存在断交的可能性。中方的出发点是要坚定的维护一中规则,只有向立陶宛这样挑衅的民族做出强硬的、对等的回应,中方的态度才能被国际社会所认识。另外两位专家也表示,未来不排除中立两国断交的可能性。
降级后对立陶宛的三大影响
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会产生什么影响?专家认为,中立外交关系降级为代办级影响最大的是经济领域。
刘作奎认为,中方对立陶宛的制裁和反制已经在进行当中了,包括贸易、运输等等领域,接下来也依旧是以经济和外交手段为主。
“代办和大使相比是没有全权的,没有全权也就意味着今后中立两国的外交关系以及中立双方在对方民族开展职业的权力和范围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和影响。”崔洪建表示,对于立陶宛来说,开头来说受到冲击会是经济领域。今后涉及到两国政府层面包括贸易、农产品检验检疫等各个领域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接下来要讲,双方在政治、外交和人文方面的交流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中立之间当前的交流机制、合作项目会受到波及。顺带提一嘴,在亚太以及其它多边场合,涉及立陶宛自身利益的议题上,由于双方的政治互信下降,导致立陶宛很难得到中国的支持。
崔洪建表示,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之前中国与荷兰的外交关系降为代办之后,荷兰方面做出了一些改变和承诺,现在看立陶宛会不会有所改变。
王义桅则表示,中立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后,意味着双方的信息磋商和政治交流基本停摆,双方交流的大门关闭,随之而来投资和贸易基本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