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海啸?你对它了解几许?)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波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 ~ 800公里,几小时内就能穿越海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能量损耗小,可传播数千公里;在浩瀚的海洋中,波高不到一米,但到达沿海浅水带时,波长减小,波高急剧增大,达到几十米,形成了蕴含巨大能量的“水墙”。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和波浪特征的控制。咆哮的浪冰墙每隔几分钟或几特别钟重复一次,破坏堤岸,淹没土地,夺走生活财产,破坏力极大。全球海啸区域与地震带大致一致。全全球大约有260次破坏性海啸的记录,平均发生时刻约为六七年。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和海啸约占80%。日本群岛和邻近海域的地震约占太平洋地震和海啸的60%,日本是全球上遭受地震和海啸最严重的民族。
概念
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水下崩塌、山体滑坡、等地球活动引起的天然现象,伴随着巨大的噪音。它是一股破坏力极强的波浪,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天然力。
海啸图片集
海啸的波长大于海洋的最大深度,其在海底附近的传播不受阻碍。不管海洋有多深,波浪都能传播。
海啸在海洋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小时500-1000公里,相邻两波之间的距离可能远至500-650公里。这种波浪运动卷起的波浪可以达到几十米的高度,形成非常有害的“水墙”。
海底下面内容50公里的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最有可能引发破坏性海啸。海啸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波浪。当海底发生地震时,海水由于冲击波的力量剧烈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移动,一个个淹没沿海地区,称为海啸。
海啸根据成因可分为三种:地震海啸、火山海啸和滑坡海啸。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起伏引起的海水强烈扰动。其机理有两种形式:“下降”海啸和“上升”海啸。
“下降海啸”:一些构造地震造成海底地壳大规模急剧下降。海水最早涌至空,并在其上大规模堆积。流入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时,转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向四周扩散蔓延。这种下降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开头来说表现为海岸异常低潮。1960年智利的地震和海啸就属于这种类型。
“隆起”海啸:部分构造地震造成海底地壳大规模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上升,隆起区上方出现大规模海水堆积。海水在重力的影响下,必须保持一个等电位面才能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周围扩散,形成汹涌的波浪。这种隆起型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首次在海岸出现异常高潮现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海7.7级地震引发的海啸就属于这种类型。
与灾害现场相比,海啸可分为远程海啸和本地海啸。
Teletsunami: Teletsunami指的是穿越海洋或远距离传播的海啸,也称为跨洋海啸。海啸波属于海洋长波。一旦在源区产生,一般可传播上千公里,不会被岛屿或大浅滩、浅水架阻挡,能量衰减很小,可能在几千公里外的地方引发海啸灾害。比如2004年底发生在印尼的海啸,波及到几千公里外的斯里兰卡,1960年智利的海啸也给几千公里外的夏威夷和日本造成了严重的灾难。
局部海啸:多数海啸是局部海啸或局部海啸。由于当地的海啸从地震海啸起源到受灾沿海地区比较近,海啸波到达海岸的时刻也比较短,只有几分钟,有时几特别钟。在这种情况下,海啸预警时刻较短或根本没有预警时刻,往往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灾害。